欢迎光临秦皇岛图书馆

登录

EN

秦皇岛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 发布时间: 2017-06-14 18:21
  • |
  • 作者:dzyls2015*
  • |
  • 阅读次数:5605

      秦皇岛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电话:3063246,邮箱:qhd_tsg@sina.com ,公示期:2017年6月14日-6月21日

秦皇岛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发展图书馆事业,对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提升秦皇岛图书馆建设、管理与服务,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识信息需求,结合秦皇岛图书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540号)。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已为社会各界所公认,公共财政投入迅速增加,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2011年,秦皇岛市以河北省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创建期间,秦皇岛市相继出台了《秦皇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2年)》(秦发〔201124号)、《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秦字〔201134号)、《秦皇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支持政策》(秦政文〔2011238号)等示范区创建系列制度文件,为秦皇岛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11月,秦皇岛市通过文化部、财政部验收,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1年以来,秦皇岛市相继出台了《秦皇岛市20112015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及20162020年规划纲要》(秦政〔201213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秦政〔2013118号)、《秦皇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秦政〔2013200号)、《秦皇岛市文化生态传承保护培育涵养规划(20152020年文化发展规划)》(秦政办发〔201535号)等制度性文件,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也为图书馆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

(一)使命

1.公共文化中心;

2.知识信息枢纽;

3.终身学习空间;

4.促进阅读主体;

5.多元文化窗口。

(二)愿景

普及阅读文化,打造书香港城。

(三)重点发展任务

1.建设完善的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1)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借力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加强资源建设。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争取80万元创建资金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和建设,进一步补充新书,扩大文献信息范围,提升馆藏文献资源质量。

——提高电子资源服务能力。投资40万元用于电子阅览室改造,构建电子阅览室云终端模式,提升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水平和网络监管水平。

——升级服务设备。安排20万元用于购置图书流动车一台,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能力和范围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搭建数字化平台。投入75万用于搭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

2)规划、协调和引领构建以秦皇岛图书馆总馆为核心的秦皇岛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完成县(区)图书馆的业务管理软件统一,实现市、县(区)及分馆的资源共享、文献的通借通还。

——以秦皇岛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以秦皇岛下辖的三县(昌黎、卢龙、青龙)公共图书馆为分馆,逐步向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辐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以四区(山海关、北戴河、海港区、抚宁区)公共图书馆为分馆,逐步向街道文化室、社区文化室延伸的城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在驻秦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图书流动站,根据流动站读者的文献需求特点和站内建设实际情况,定期定向为流动站交换、补充最新书刊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争取在市财政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资助服务体系建设。

——组织制定专业标准和社会服务规范,并推动贯彻实施。

——从技术平台、人才、信息资源、人员培训等各方面支持县区图书馆,共同参与服务体系建设。

2.建设便捷的图书馆,继续推动秦皇岛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农村延伸。

1)建设便捷的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点,逐步建设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

——调研读者需求,合理规划自助图书馆布点。

——构建智能化技术保障系统。

——按照“科学布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城市区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商业聚集区设立324小时自助借还设备,实现24小时自助办证、图书自助借还。

——逐步强化自助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功能,提供全面的图书馆服务。

2)建设24小时自助城市书房,打造城市文化地标,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科学规划,搞好试点。2017年可先期建设4个“城市书房”试点,在居民相对集中的海港区建设1家试点先行,继而在北戴河区建设2家,山海关区建设1家。规划选址为城区人流密集的社区、创意园区、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一楼临街处,馆舍面积150-300平米,配置8000-30000册图书,20-50个阅览坐席。

——众筹合作,多方共建。建议城市书房从选址、设计、建设、文献调拨到日常开放管理,均注重引导、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和参与,盘活社会资源,摊薄分担成本,面向社会公开选址标准。

——精心设计,注重品质。“城市书房”采取通透式设计,以方便读者使用及公众监督。在外观造型、室内装修和环境设计上,注意体现文化建筑的氛围特点,装修力求简约、温馨、美观、耐用、环保、节能,凸显个性。

——有效管理,彰显公益。“城市书房”由市文广新局统一组织,协调督导,研究制定出台《服务规范》,以进一步规范和巩固运营成效;由市县区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服务标准和门禁管理机制;设备和文献资源由市图书馆统一采购、加工,每周定期调配,保证图书资源的流动和更新;“城市书房”和市县区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市民只需凭身份证和读者卡就能实现办证、借还、续借和查询等全自动服务。

——财政支持,充分保障。建成一个“城市书房”约需财政一次性投入专项资金70万元(不含建筑)。积极争取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3)借助现代物流体系,为读者开展送书上门服务。

——设立专项经费,为不便出门的残障读者和老年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为有需要的港城市民提供自付费送书上门服务。

4)加强分馆建设,增加图书流动站,扩大服务覆盖面。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在城市区新建3个分馆,并逐步增加图书流动站数量,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使农民和社区居民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社区和农村招募图书馆服务志愿者,保证流动图书的次数和分馆服务质量。

5)整合、优化社区服务点设置,建立示范性的社区延伸服务网络。

——整合、优化社区服务网点布局。

——增加示范网点资源配置,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和规范管理制度,扩大服务规模,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益。

——示范网点全部实现文献的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的共享。

——示范网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凝聚社区共识的功能。

3.建设高效的图书馆,积极响应读者需求

建立读者服务中心,应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构建个性化读者服务平台,以期灵敏感知读者需求、及时响应读者咨询、主动引导读者利用,让读者享受到亲切、高效、主动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应用秦皇岛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等技术,建立秦皇岛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主动向读者提供手机阅读、电子报刊触摸阅读服务,积极引导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无处不在。

1)加强设备升级,扩大数字资源数量,提升秦皇岛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改造,更新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升级。

——增加网络数字资源采购,满足读者数字化信息需求。

——引入高效、规范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2)全面应用RFID智能识别技术,升级图创3.0系统,实现高效精准的资源管理与服务.

——利用RFID技术,实现高效、灵活、精确的智能馆藏管理。

——构建虚拟立体的RFID馆藏文献定位系统,实现文献准确定位,快速导航。

——基于RFID技术,实施馆藏文献自动分拣,为文献上架提速。

——开展全方位的自助服务。

——围绕RFID应用,升级图创3.0系统,开展读者培训。

3)拓宽服务内容,提供多元化阅读方式。

——为读者推出手机阅读服务。

——开展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增加电子报刊触摸阅读设备。

4)将秦皇岛图书馆送到读者的桌面。

——利用简单易用的远程访问技术,使读者在任何地方上网都可以畅享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开发桌面应用工具,将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嵌入读者的电脑桌面。

5)应用移动图书馆技术。

——为读者提供短信内容服务。

——为读者提供掌上图书馆服务,开发适合移动终端浏览的WAP网站,开设移动图书馆频道,开展深入的移动阅读服务等,将读者感兴趣的信息推送到读者手里,使读者阅读更加随心所欲。

6)推动同城图书馆合作与共享。

——继续参与参考咨询服务联盟,合作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继续维护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直播平台,不断完善服务。

——与燕山大学、东大秦皇岛分校等开展馆际互借服务,加强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持续推动全市各图书馆共同开展社会阅读等活动。

4.建设新型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大众的阅读空间、休闲空间、体验空间、交流空间。

消减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各种障碍,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成为全体读者最贴心的图书馆;消除特殊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保障其平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成为特殊群体最贴心的图书馆;通过信息的增值加工,为秦皇岛市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提供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成为有需要的群体、机构最贴心的图书馆。

1)加强对儿童阅读环境和设施的改造与升级,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提升图书馆服务和环境的亲和力。

——在阅读推广部设立亲子阅读空间,配备适合儿童特点的家具、设备,配备绘本阅读、视听资源,提供日常性的幼儿与父母共读的亲子阅读活动,建立绘本阅读活动品牌。

——实施趣味阅读项目,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引导少儿读者读好书,乐读书,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每周提供定期的“故事时间”服务,持续开展“星星姐姐讲故事”“故事妈妈”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定期举办“科普讲堂”活动,以科普实验为主线,以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和感兴趣的游戏、动漫、视频、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贯穿活动。

——建立少儿科普体验区。通过“3D打印”体验、沙画体验等活泼的亲子活动,来展现科学的魅力,分享科普乐趣。

——建立儿童网站导航系统,制作儿童网页,为儿童提供经过图书馆精心筛选过的阅读资源。

——设立“儿童小舞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儿童阅读表演活动。

——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特教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带动更多儿童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

2)强化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其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

——根据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在“秦皇岛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图书馆实体、虚拟空间的无障碍访问。

——改善设施设备,为残障人士、老年读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阅读环境。

——利用盲人阅览室平台,加强与市残联、公益慈善机构的合作,持续推进、优化视障群体服务。

——为低收入群体、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提供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培训。

——为低收入群体、待业群体等提供社会保障、就业等专题信息服务。

——以现有服务模式为主导,加强部队官兵、监狱劳教、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

3)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阅读、信息需求,建立长效的知识援助机制。

——开展专项调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阅读、信息需求。

——创建外来务工人员知识援助机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生存能力。

——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活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4)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设立青少年“阅读体验吧”,强调新技术、新资源、新媒体的应用,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学习和交流空间。

——加强绿色网络导航,引导青少年健康利用网络。

——开展图书馆和信息利用技能教育,引导青少年利用数字资源解决学业问题。

——加强与学校合作,定期组织“图书馆之旅”,为青少年提供固定时段到图书馆集体阅览,加强青少年对图书馆的了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即将中学毕业的青少年提供考试、升学、情感疏导、励志、职业规划、就业等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导航。

5)丰富老年读者阅读服务。

——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读者活动,如主题多样的知识讲座等。

——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老年读者阅读推广与图书信息服务。

6)关注各种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为研究人员提供课题跟踪和专题信息服务。

——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面对党、政机关拓展决策信息服务。

——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活动空间。

5.建设多元文化融汇的图书馆,积极推进和参与多元文化交流。

从省外、省内、本市三个层次,从传统与时代两个方面,推进多元文化交流;以文献和信息服务为基础,推进展览、讲座、交流等多元文化服务;从环境装饰设计等方面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1)大力发展地方文献专藏,保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城域文化。

——建立秦皇岛名人(含著名家庭)专藏。收集名人著述、相关文献和个人藏书,保存和展示地方文化精华。

——建设长城文化专藏。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发展口述历史馆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

——设立“认识港城”图书专架,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了解港城概况。

2)大力强化公益讲座、展览服务,拓展作为社会交流平台的作用

——持续打造“秦图讲座”公益品牌建设,进一步实现服务周期从定期化到日常化、服务对象从大众化到分众化、讲座主题从综合化到系列化、工作方法和人员不断走向专业化。继续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故宫大讲堂”活动。与国图、上图、省内外图书馆的协作协调,共享讲座资源,优化讲座资源,提升讲座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

——进一步加强以多元文化为主题、以多元主体合作为手段的公益展览活动,大力发展数字展览服务。

——不定期举办艺术、文化等各种展览,充分发挥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和文化服务职能。通过展览与“秦图讲座”有机结合,让读者通过聆听讲座,对展出的艺术作品进一步深入了解,使展览和讲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整体效益。

3)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整体环境。

——在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装饰上,融入文化元素,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整体环境。

——通过多元文化交流和服务,营造兼容、和谐的文化氛围。

6.建设丰富、动态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与全球智慧网络畅通连接。

发展能够反映读者现在及未来需求的馆藏,注重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整个城市的公共知识资源。无论是休闲阅读还是科学研究,每位读者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相应的资源,都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源。

1)调整形成多元的馆藏结构,提升资源获取能力。

——以满足大众基本阅读和知识、信息需求的馆藏结构为基础,尝试建立适应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主题馆藏,增加研究型资源比例。

——稳步加大数字资源比例,大力增加视听资源数量,与技术发展基本同步,不断引入新媒体类型。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充实适合老年读者的资源。

——强化与国内图书馆界的文献交换,为相应工作的开展建立制度性保障。

——与省内外资源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协作关系。

——强化与区域内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强化各类型资源的整合,大力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2)稳步增加馆藏数量,持续提高资源质量。

——争取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每年新增入藏数量基本满足民众基本阅读需求。

——保障馆藏新颖,信息及时准确,检索参考资源得到良好的动态维护。

——保障本规划所确立的特色、主题馆藏重点入藏。建设具有鲜明秦皇岛特色、反映秦皇岛历史和文化、便于读者使用的秦皇岛数字记忆网站。

——建立和实施规范化的馆藏剔除或转移制度。

——每年定期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了解用户需求,加强用户对馆藏建设的参与。

3)加强馆藏效益评估。

——每年进行馆藏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修订馆藏发展政策,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根据秦皇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读者的使用调查,评估特色馆藏的适用性,并视需要进行调整。

4)加强秦皇岛数字图书馆建设。

——每年制作政府公开信息1万条。

——力争实现数字化平台的服务器虚拟化建设。

——建设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全文数据库。

——建设“绘本小屋”视频库。

——建立“秦图讲座”视频资源库。

——拍摄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记录片。

7.重构管理体系,建设一支与规划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队伍。

实施发展规划,实现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无异于二次创业。随着新的使命和目标体系的确立,需要进行组织再造。因此,组织再造既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保障措施。

1)以优化系统分工为基本原则、保证功能实施为基本目标,重新设计、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建立由管理、技术、资源、服务四大中心组成的基本组织架构。

——根据规划确立的功能和目标,调整部门设置。

——根据应用的新技术、确立的管理新模式,对业务流程进行适当重组。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增进组织凝聚力和认同感。

——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公共图书馆,重塑组织文化,包括愿景、使命、发展理念、价值观、服务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增进组织凝聚力和认同感。

——将组织文化融入图书馆的团队中去。

——制作组织文化手册并向馆员、市民、读者、业界派发,让组织文化深入馆员意识,发挥实际作用;在市民、读者心中和在业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以提升结构为目标,完善人力资源发展基本制度。

——稳步推进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充分利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的机会,增加人员编制,提升岗位和职称结构,引进高素质人才,总体改善人力资源结构。

——以推进岗位专业化分工为目标,逐步对岗位结构进行调整,相应调整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办法,摈弃“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根据新的组织和业务架构进行岗位的重新聘任。

——以绩效考评为基础,以建立公开、定期、规范的岗位和职称聘任机制为主要手段,建立对各层面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拓展用人方式,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吸收、利用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4)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导向,打造一个专业化、多层次、学习型的人力资源团队。

——推进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和人员的专业化发展相结合,以岗位聘用和适应岗位需求的继续教育为主要手段,培养专业化馆员队伍。

——重视管理人员在事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实施专门的管理培训计划,培养一支以专业化为基础的管理人才队伍。

——促进业务发展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实施业务带头人培养计划,争取本馆的业务和人才在业界形成一定影响,同时推动本馆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持续实施新馆员专项培训计划。

——支持馆员参加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习

——支持、引导馆员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在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合作框架内,积极推动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课题研究、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紧密合作。

——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组织内部知识交流。

5)以国内著名城市图书馆系统为参照,实施标杆管理。

——以北京、上海、东莞、温州、杭州等城市图书馆系统为参照,建立比较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年度评估活动,提交评估报告,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

——组织开展与参照图书馆系统的业务、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国内图书馆界著名专家成立咨询专家委员会。

——适时承办国内图书馆交流研讨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和本馆专业人员开展研究交流活动。